最近,关于厦门和重庆生活方式的讨论,在网络上火了。
厦门人说,坐“开往海里的列车”是生活常态;重庆人说,糍粑、凉面、卤菜是最好的烟火味。
厦门人吃东西讲究原滋原味,重庆的花椒鸡、藤椒鱼诠释着“椒”香麻辣。
厦门的“文艺”与重庆的“烟火”共同绘就了多彩画卷。
01向海而生,打造开放新高地
作为中国首批四大经济特区之一,厦门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,凭借“海上丝绸之路”核心区的区位优势和自贸试验区的政策红利,在港口物流、对外贸易、文旅产业等领域闯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。
厦门的崛起,与海洋息息相关。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前列,航线通达全球主要港口,构建起覆盖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海上物流网络。这里的自动化码头桥吊林立,集装箱卡车往来如织。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。
厦门正加速构建“4+4+6”现代化产业体系。生物医药、集成电路、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,天马微电子、联芯集成等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;软件信息服务业持续壮大,厦门火炬高新区跻身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。厦门科学城、海洋高新区等创新载体加快建设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作为“海上花园城市”,厦门的文旅产业独树一帜。鼓浪屿以“历史国际社区”列入世界遗产名录,中西交融的建筑风貌吸引全球游客;环岛路“黄金海岸线”串联起椰风海韵与都市繁华,马拉松赛道见证着城市活力;厦门大学、曾厝垵等网红打卡地,展现着文艺小资的城市气质。厦门市文旅局数据显示,2024年厦门接待游客超1.28亿人次,文旅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。
02江湖菜绘出烟火长卷
华灯初上,千厮门大桥被人潮覆盖,游客们举起手机对准洪崖洞——这座依山而建的吊脚楼群在夜色中流光溢彩。
性格豪爽的重庆人习惯在夜幕降临时走上街头,压马路、吃夜宵、喝夜啤,为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夜间活力。作为核心地标,洪崖洞2024年全年接待食客超2845万人次,其11层吊脚楼群夜晚灯火如《千与千寻》幻境,500余家商户中70家为餐饮店,4楼的巴渝民俗美食街汇聚各类爆款美食。
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最新数据显示,2024年全年,重庆入境游客达127万人次,同比增长183.6%。李子坝轻轨穿楼、三峡游轮升级、热辣美食等“奇招”吸引全球关注,携程榜单中重庆位列“入境热门城市”前十。
在这座“8D魔幻厨房”里,一道菜就是一个世界窗口。
铁山坪花椒鸡以青花椒的狂想曲奏响山城麻辣新声部。这道源自铁山坪森林公园的江湖菜,将现杀土鸡与江津九叶青花椒共冶一炉,猛火快炒间锁住鸡肉的鲜嫩,花椒的清香与麻感如电流般窜遍舌尖。
南山泉水鸡以山涧清泉煨炒秘制汤底,将鲜笋、龙岗鸡烹制成“一鸡三吃”,鲜辣与醇香在舌尖交织成山城的江湖诗篇。
当舌尖被麻与辣掀起风暴时,一杯加冰的梅见青梅酒入喉,不仅化解了油腻,更将麻辣鲜香调和成余韵悠长的味觉协奏曲,解辣又解腻。
在洪崖洞的灯火与千厮门大桥的人潮中,重庆以“麻辣江湖”为笔,在世界的味觉版图上挥毫出独属山城的烟火长卷。
03多元消费场景激活重庆文旅市场
重庆正完成着从“山城”到“世界级旅游目的地”的蜕变传奇。独特的山城风貌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不断创新的消费场景,成为激活重庆文旅市场的基础动力。
2024年,重庆文旅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。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最新数据显示,2024年,重庆全市接待国内游客4.73亿人次,同比增长13.4%;实现国内游客花费5031.93亿元,同比增长17.4%。
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,是重庆通过打造多元消费场景,实现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。
重庆文旅市场的繁荣,得益于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。洪崖洞作为巴渝传统建筑与现代商业融合的典范,凭借其依山而建的吊脚楼群和流光溢彩的夜景,成为重庆文旅的标志性符号。与此同时,大足石刻、巫山龙骨坡遗址等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“云展览”,让古老文物以全新姿态走进大众视野。
夜间经济是重庆文旅的另一张王牌。重庆城市消费60%发生在夜间,夜间经济早已超越传统夜市,成为重庆文旅的重要增长极。重庆聚焦“夜味、夜养、夜赏、夜玩、夜购”五业态,建成大九街、龙门浩老街等休闲街区、夜间消费集聚区,让游客在灯火辉煌中享受不夜生活,连续三年居“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”榜首。
重庆文旅经济的格局,不止于一城一地,更在于通过区域协同,拓展文旅消费新空间。
川渝携手共建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,2024年实现两地互送游客超1亿人次,联合推出70余条精品线路。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消费选择。
未来,随着“文旅+”战略的持续深化,重庆必将成为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。诚邀鹭岛宾朋西进山城,感受洪崖洞吊脚楼的灯火盛宴。
(正文已结束)
推荐阅读: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